金寨是“中国革命的重要策源地、人民军队的重要发源地”,总面积3814平方公里,总人口68万,是安徽省面积最大、山库区人口最多的县,是全国第二大将军县、中国工农红军第一县,被誉为“红军的摇篮,将军的故乡”。
经第三次全国不可移动文物普查,全县登记普查不可移动文物319处,其中革命遗址198处。现有国家、省、市、县四级重点革命文物保护单位111处、156个文物点,其中国家级革命文物保护单位1处、7个文物点,省级革命文物保护单位9处、36个文物点,市级革命文物保护单位12处、15个文物点,县级革命文物保护单位89处、98个文物点。
2016年4月24日,习近平总书记视察安徽金寨时,深情感慨地说道:“一寸山河一寸血,一抔热土一抔魂。回想过去的烽火岁月,金寨人民以大无畏的牺牲精神,为中国革命事业建立了彪炳史册的功勋,我们要沿着革命前辈的足迹继续前行,把红色江山世世代代传下去。”金寨县委、县政府始终牢记习近平总书记的嘱托,积极推进红色基因传承,深入挖掘、开发、利用红色文化资源。
坚持政府主导,规划先行。先后编制《安徽金寨革命旧址文物保护规划》、7个国保单位保护利用设计方案和《金寨县2017-2019三年文物保护计划》,项目总投资约两亿元。全面开展省级及以上重点革命文物旧址测绘工作,完成20个省保单位和17个拟申报国保单位的测绘图绘制。实施金寨县革命博物馆改扩建。
坚持多措并举,保护为主。一是加大政府投入。十八大以来,除国家和省市支持外,县财政已累计投入资金近5亿元,先后对境内7个国保单位、14个省保单位、5个市保单位和35个县保单位进行了抢救性维修保护、陈列布展。二是健全“四有工作”。依法划定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保护范围,设立“标志碑”,建立记录档案,组建正科级红色文物管理中心,配备文物“管护员”负责文物日常管理。三是加强文物核查。2016年以来,连续3年开展全县革命文物核查认定工作,先后对全县119处革命旧址进行了核查认定。四是注重级次提升。对价值突出的革命文物单位及时公布为县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,并根据上级统一部署,积极推荐申报为国家、省市重点文物保护单位。2017年申报省保单位9处,2018年申报国保单位11处。
坚持依法管理,规范运作。一是加强革命文物名录制管理。为充分增强文物保护的普法意识和法治意识,按照“公开为常态、不公开为例外”的要求,将各级文物保护单位名录清单在政府政务服务网上公开,提高社会知晓率。二是加强文物项目管理。每年审核实施一批重点文物维修投资。提前委托具有相应资质的设计单位编制文物修缮设计方案,并按相关程序组织报批、评审等工作。严格执行工程建设类项目“六制”管理制度,将项目实施过程作为项目绩效评价的重要内容。三是依法查处文物违法行为。对日常巡查、检查、督查中发现有损毁文物或在保护范围及建设控制地带内非法建设的,坚决予以查处,做到零容忍。
坚持优势开发,科学利用。金寨县红色资源和文化底蕴深厚,且具有“坚贞忠诚、牺牲奉献、一心为民、永跟党走”的大别山精神。为传承好红色基因,打造好红色教育基地,金寨县以安徽金寨干部学院为依托,以立夏节起义首发地、红32师成立旧址等众多革命遗址为支撑点,初步构建以东、中、西为主轴线的“三大基地”。一是打造红色教育基地。深入研究金寨各个历史时期的红色文化和革命史迹,精准对照“两源两地”,不断推出一批红色研究和创作成果。二是打造红色旅游目的地。围绕全域旅游和“红绿蓝”融合发展的工作思路,大力推进红色旅游发展。三是打造红色旅游示范地。按照“生态立县、工业强县、招商兴县、旅游富县、民生为本”的发展战略,坚持红色游、生态游、休闲游等主攻点,采取多元化形式,加快推进旅游项目的开发和利用,带动老区经济发展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