
人物简介:吴杰,男,1989年1月21日出生于舒城县晓天镇大河村。
事迹简介:舒城县晓天镇大河村的吴杰,他从苏州回到家乡,筹建残疾人就业培训基地,为残疾青少年开展核雕培训。3年来,已有120多名残疾青少年通过培训,能独立进行雕刻。他为山区残疾人铺就了一条自食其力的创业路。
正文:
2015年,第一届六安茶谷开茶节上,在一位年轻小伙的核雕作品展示台前,围满了好奇的人们。一位领导问道,“这么好的手艺,能不能留在自己的家乡,让更多的家乡人去了解它,去学习这门手艺,为家乡的人们创造更美好的生活呢。”几个月之后,这位年轻人便在当地创办了一家雕刻公司,公司的全称为六安吴氏艺术雕刻有限公司,这位年轻人就是舒城县晓天镇大河村现年29岁的吴杰。
舒城县晓天镇的吴杰,年幼即跟着父亲学习创作根雕。
吴杰的父亲早年间曾以木雕、雕花等为生,自幼受父亲的熏陶,吴杰对雕刻也产生了浓厚的兴趣。2006年,吴杰从技校毕业后,跟随父亲一起来到了苏州市从事根雕行业。白天,吴杰在父亲的厂房里干活,晚上闲暇时,吴杰就去看当地的手艺人做核雕。多年的潜心努力,让吴杰的作品从朴拙粗糙,到有模有样,到工艺考究,到刀法老道,渐渐地形成了自己的特色。期间,他的作品多次在省内外民间艺术以及手工技艺博览会上获奖。
2014年,《招财十八弥勒》获得了国家文化部首届全国民间核雕艺术大赛金奖。2006年中专毕业后,他去苏州学习核雕技艺,经多年拜师学艺、潜心钻研,20岁出头的吴杰即自成一派,成为南派核雕代表人物,其作品多次荣获民间艺术及手工艺博览会大奖,2014年荣获首届全国民间核雕艺术大赛金奖。
吴杰的老家在大别山深处,那里有不少聋哑儿童因家庭困难,找不到生活出路。吴杰想,这些聋哑儿童虽不会说话,但心灵手巧,具备学习核雕的潜能,如能让他们学会核雕,也许会改变这些孩子的人生。
2015年,27岁的吴杰从苏州回到家乡,筹建六安市残疾人就业培训基地,为残疾青少年开展核雕培训。他在金安区三十铺镇悠然蓝溪租下二层楼的厂房作为核雕实训场地,并为参加学习的残疾人提供免费食宿。为便于沟通,吴杰学会了哑语,在课堂上用哑语教学。 3年来,有120多名残疾青少年通过培训能独立进行橄榄、桃核、竹根等雕刻。他们在家里完成的雕刻作品,由基地回收销售。在基地工作的残疾人,月收入有3000元至5000元左右。
今年30岁的吴杰在六安市特殊教育中心开设了核雕专业课,让更多的残疾人以大别山区丰富的桃核、竹根为原料雕刻工艺品,为山区的残疾人铺就了一条自食其力的创业路。
2018年9月12日,吴杰来到家乡舒城县特殊教育学校,了解了学校学员的自身能力和就业情况,并表示愿为学校高年级学生的职业技术教育,以及陪读学生家长技能培训与就业探索一条合作之路。当前,正值脱贫攻坚的冲刺阶段,吴杰果断在家乡创建了公益性岗位和大学生就业见习基地,先后帮助本村及县内外60多位贫困户、退役军人、大学生实现就业。
“这只是我‘帮扶贫、促致富’的开始,我想通过我们的力量帮助特殊人群和贫困群体学会生存的技能、找到人生的价值。当然,仅靠核雕是不够的,我希望社会各界人士都能够去关注他们,让他们拥有更多的爱与关怀。”几年的创业和帮扶经历,让这位年轻人有了更多的想法,也让他的胸怀更加宽广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