“扶贫不扶懒”,转变贫困户“等靠要”思想,让“输血式扶贫”变成“造血式致富”一直是扶贫事业的最终目的。对此,古碑镇深刻领悟“扶志、扶勤”的重大意义,结合新时代文明实践要求积极创建镇村公益平台——“振风超市”,通过物质激励的方式,引导村民践行文明行为,参加公益岗位劳动来兑换积分、凭积分“购买”物品,有力地提升了镇村群众的文明程度,激发了贫困户脱贫的内生动力。
从“觉得挺新鲜”到“看得到的实惠”,流露的是干部为民谋事的诚心。一颗鸡蛋售价1个积分,一袋2kg的洗衣粉售价25个积分,一瓶200ml的洗发水售价12个积分。这是来古碑镇迎河村振风超市“购物”的老李所看到的“商品价格”,攥着凭借公益岗位劳动全年出满勤赚得的100个积分,老李顺利买到了所需用品。“现在,像老李这样的顾客一个月能接待三十多位”,经营这家店的陈小玉这样说到。“但在刚开业那会可不是这样情景,那个时候村民大都抱着看热闹心态,真正‘当回事’的人很少,村干部就一户户走访动员,谁也没成想一个‘试试看’竟然就拴住了老百姓的心”,说到这,小陈腼腆地笑了。“正是振风超市给群众带来了实打实的实惠,才会吸引着那么多群众参与,这也正流露出了古碑镇全体领导干部急民之所急,为民谋实事的诚心”,前来“取经”的兄弟单位负责人这样称赞道。
从“脱贫等靠要”到“老骥伏新枥”,折射的是积分换酬模式的科学性。“一座爱心超市面积只有约25平方,可‘麻雀虽小,五脏俱全’老百姓日常生活用品在货架上都可以找到”,七邻村书记张坤介绍到。“政府搭台、村级承办、社会参与、百姓受益”,这是振风超市创建的模式,也是该镇全体党员干部的初心,事实也证明这对于提振村风、凝聚民心起到了很大推动作用。通过在贫困户中开展爱劳动、比收入;爱卫生、比清洁;爱文明、比节俭等“六爱六比”活动,评选先进典型给予相应的兑换积分作奖励。“系列活动开展下来,部分当年指望政府‘救济粮’的贫困户们再也坐不住啦。凭借着积分换酬这套新路子,让赋闲多时的‘老骥们’又‘伏起了新栎’”,谈到这,张书记一脸的欣慰。
从“评比无人问津”到“个个创先进”,反映的是民风实实在在的转变。“从前村里搞个类似先进评比这样的活动没有几个人参加,就算设置奖金,老百姓参加大都也只是来‘应应景’,真正当回事的寥寥无几”,水坪村全书玉书记讲到这直摇头。开设振风超市后,该镇确立“6+X”的积分评议模式,即勤劳致富、孝老爱亲、移风易俗、环保卫生、遵纪守法、热心公益为6个必评内容,其他按照“弱什么、评什么”的原则,根据实际情况自主确定。同时在各村设立“红黑榜”,坚持正向激励和负面鞭挞同时进行,大力推进乡村文明新风评比。“自从村里开始振风超市评比后,我村村民一个个精气神十足,不光评先进的积极性提高了,连平时参与村务的群众也慢慢多起来了”。振风超市建设一年多时间以来,该镇村风民风有了很大的改观,其中最直接的指标就是今年以来在金寨县各类文明评比中,古碑镇不光是上榜数量还是质量都有了很大的提高。
从“输血割肉扶贫”到“扶志加扶勤”,体现的是服务型政府的本质。在传统的扶贫工作中,帮扶干部一直充当着主角的身份,帮助贫困户发展产业、争取补助、销售农产品等等。看似贴心的“一条龙服务”,实则是让政府当“输血者”,长此以往不仅助长了贫困户的惰性,让他们养成了“等靠要”的坏习惯,最终也必将拖累全镇的脱贫事业。该镇创新思路,建设振风超市,通过产业奖补加积分奖励,“为劳动记账、给文明标价”,这展示出来的正是服务型政府遵循市场规律、以人民为中心的本质。
到目前为止,古碑镇15个村都建立了振风超市,开展评议活动160余场,受表彰农户5500余户,发放积分券20余万分,兑换物品价值20余万元。通过建设振风超市,农户房前屋后、庭院内外的环境整洁了,大操大办婚丧喜事的现象减少了,贫困户自立更生、脱贫致富的干劲儿足了,初步实现了助力脱贫攻坚、促进民风好转、推进环境整治、维护社会稳定的多赢目标。
据悉,下一步该镇还将进一步巩固和扩大振风超市成果,争取让更多群众享受到“扶勤”政策红利,促进乡风文明向好向善。